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9479威尼斯-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 洛可可连振:产品与其追求销量,不如设计服务,关键是用户

洛可可连振:产品与其追求销量,不如设计服务,关键是用户 -9479威尼斯

2016-12-13 16:03

12年专注在产品设计方面的洛可可公司,对于获奖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今年洛可可拿到红点奖的几个产品,几乎都有共通的调性:设计极简、时尚、大部分跟软硬件一体化的体验结合到一起。这让洛可可集团首席设计官兼华东区总经理连振隐约觉得,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趋势。他在12月8日“mic1000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上的主题分享中强调,带来体验的就是产品,超越产品的只能是服务,与其追求销量,不如设计完整的服务。

“现在无论哪个产品,背后都会有一个应用,收集用户数据,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循环作业,所有这些内容都在让我们的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连振说,服务设计是设计领域最前沿的概念点,这个时代已经并不是卖软件 硬件,而是卖一整套完整的生态服务系统。

之所以要谈设计的革命,是因为这里面非常重要的观点,在于用户。“不懂用户怎么混江湖。”连振说。

互联网重新划分用户

“80后已经老了,现在年轻人叫00后”,连振举例,“现在有大量网红培训专业学校,一个月收费非常高,用完整的课程服务教你怎么做网红。这就是亚文化,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趋势,因为这样一个趋势正在生长。我们跟他没关系,不证明我们的消费者跟他没关系。”

然而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了我们传统划分用户的概念,不是从城市、学历、收入、家庭、花费这些维度,而是从消费观念和消费群体,疯狂极客、新潮大人、潮流粉丝、实用消费、滞后跟风、顽固怀疑。

同理,制造业服务的关键在于,自产的产品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如何触动用户的消费情绪,让其产生消费冲动。就拿苹果公司来说,不会专门针对在校生开发产品,但是在中国却利用消费观念或者消费情绪引导消费。同样,制造业产品的最终觉悟在于为消费者创造很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放到市场上去赚钱,这样的话,必须懂用户。

不知道创新不敢创新,很容易被牵着走

“中国制造业真正问题就是国内市场,成也国内市场,败也国内市场”,连振认为,一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很少参与国际竞争;而是因为市场产品种类多,市场变化快,研发成本高,技术迭代快,营销会坑人山寨紧随其后。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创新,也不敢创新,就很容易被行业现状牵着走——“中国制造业有一个现状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创新,我也不敢创新,那很简单,我等着别人嘛。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在国际上做到第一名的时候,马上失去方向了,我已经行业第一了,我该怎么搞,等等看看第二名发什么新产品,我们看看怎么弄。”

导致这个现象的源头在于,对制造业本身缺少使命感和价值观。

“一个产品的设计流程是这个产品的创新服务流程,包括产品企划、研发、设计、推广和营销的过程。”连振拿洛可可和霍尼韦尔的案例举例,首先,洛可可先找到空净领域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产品进行市场趋势分析和大数据分析,定义产品价格范围,产品趋势方向;接着,进行目标用户入户访谈,调研使用环境,挖掘用户痛点,确定产品功能诉求;最后,根据企划导出需求,进行项目技术论证,原理机设计。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再开始“头脑风暴 草图 草模 2d 3d”这些设计的部分。

“我们认为想要做好产品机会非常大,不存在一个产品通吃所有的市场,我们找到精准人群,把产品品质做起来,把价值观做起来,持续一代一代去升级。”

以下为连振的演讲实录:

非常容幸下午跟大家做一个设计方面的分享。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洛可可,我们是一家中本土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机构,我们现在算是国内比较大的一家公司,已经12年时间专注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现在有超过600名员工及现在整个区域位置,我们是以北上深为主的几个设计区域中心,上海这边是华东区设计中心,除上海之外,包括苏州、南京、宁波都有分支机构。2013年是第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海是在局门路这边。

这是我们获得的奖项,if金奖,红点奖,idea,红星奖,算是大满贯的状态。我作为首席设计师还是讲一下设计流程方法和设计趋势方面的问题。今年我们八款产品去申报了红点奖,有四款产品获得了红点奖。

这款产品非常有意思,这是一个小玩具一样的,它是配合唱吧,唱歌时候的一个小麦克风。这个对我们来讲感觉比较好玩的一个东西。它主要的痛点,就是当你用手机去唱歌的时候,桉躅手机去唱歌,其实这个动作不可持续,时间上用户体验上会有一些问题,我们就想从产品端,体验端有没有可能一个外界小设备,能够增强人机工程和用户体验。第二是在商业角度上,把硬件作为一个入口,因为app这个部分,包括现在在线很多直播平台有很多app都是可以实现在线唱歌听歌,甚至把你的声音变得跟某某歌星差不多,甚至帮你去做优化等等。

这个人群还是非常大的,怎么防止用户流失到别的平台上面去,硬件端是非常好的限制横向用户流失很好的方式。有这样一个产品之后,它本身给你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可以屏蔽掉,你因为别的软件的选择跳到别的平台上面去,同时硬件采样率等等会让你整个唱歌效果会更加好一些。另外我们配套一个小的充电宝,因为唱歌是要耗电,这是一整套的系统。

从设计层面上来讲,做得非常小巧,而且是比较时尚感,没有锐角的设计,这样对于年轻人可以把它放在包包里面去,往外拿的时候,不会跟其他产品产生碰撞。

这两个产品也是今年获得红点奖。一个是运动的时候贴在心脏位置,监测心率、脉搏,把运动的过程通过app方式记录出来,给你一个建议。比如说心脏突然跳这么快,说明你前面准备运动做的比较少,也有可能心脏一直不太跳,说明运动没达到效果,强度不够,当然后面也有大数据等等方式。

下面这个小产品是一个蓝牙的听诊器,家长给小孩听一听,通过手机知道了你整个肺呼吸的声音和频次,通过数据库计算方式给你建议。

在2015年我们有一个产品拿了一个大满贯,这是led拼接屏,小屏怎么拼接到一块,这个产品怎么实现结构强度最优化,重量要轻,要一个人能够安装,比如说两只手怎么扶起来,怎么卡上去,怎么样的机构可以锁死,后面的图像可以串起来。

回过头来看,2016年几个产品的设计,首先是非常极简和时尚的,同时给人感觉工业感不强,大部分都是跟软硬件一体化的体验结合到一块去的。今年我们报了八个产品,但这几个拿了奖,所以我们在想,红点奖是巧合呢,还是一个趋势,是不是大家会认为,所谓产品功能本身的升级已经到了节点了,现在还有多少产品没有被智能化,或者智能化算不算噱头,应该算是普遍现象,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像这种软硬件一体化提供服务的产品竟然获得了一些奖项。

拿if金奖,那年遇上了罗永浩,他的差别也拿到if金奖,我们在现场合了一个影,那个时候跟罗老师交流,那个时候他正在卖情怀,转眼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就在讨论产品市场竞争趋势是什么,为什么别人攻击你去卖情怀,你坚定不移的去卖情怀。

回到今天,我们几个主要的风口,比如说消费升级/新消费,还有软硬件一体化的,去年投o2o基本上都完蛋了,活下来都是刚需,这也是一个趋势,一波一波淘汰之后,真正对我们改变是什么?我觉得带来体验的就是产品,超越产品的只能是服务,与其追求销量,不如设计完整的服务。

刚刚交流的戴总,现在他们也跟我们合作,你现在做一个空气净化器,做电饭煲、空调、电视机、摇控器、吸尘器等等,你是不是都得有一个app。做app并不是所谓产品升级的目的,你做app不是说你有app,你的it部门升级了吗?你有没有数据?你整个后台服务系统是不是联系到一块去了。他有没有销售业绩,为什么呢?当手机是我们身上一个器官,他把人的能力延伸了,变成了身体一部分。不管手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说你提供的其实是一个服务,手机的频次是我可以每天每时每刻跟这个企业,和他的后台发生关系,操控这个产品的同时,会留下很多所谓的后台数据。

所有这些内容都在让我们的消费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是不是还要卖产品?为什么我谈到是服务呢?今年我们在上海成立了sdn上海,sdn是国际服务设计联盟,服务设计是设计领域最前沿的概念点,你卖的所有产品其实是一种服务,假如你是卖一个实体,比如说今天卖的是手机,回归到山寨机横行的年代。怎么卖手机,把数据打出来,苹果待机时间是多少,我待机时间是多少等等。就是说这个时代已经并不是卖软件 硬件,而是他提供给你的是一整套完整的生态服务系统,所以你构建的其实是服务,这个服务里面实体化产品,只是实现你整套服务里面必要的环节和道具而已,因为他购买了整个系统,所以一定会购买里面的道具,这才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核心价值。

这里面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谈设计的革命,里面有一个点叫用户的革命,不懂用户怎么混江湖。80后已经老了,不要认为80后是年轻人,现在年轻人叫00后,90后瞧不起80后,80后已经老了,从今年双十一的数据去看,80后消费多少,我估计75%是80后消费的,我们要看90后和00后。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武汉,有大量网红培训专业学校,一个月收费非常高,完整的服务教你,课程教你怎么做网红。一个网红做得好一个月几千块钱,为什么要去打工呢,稍微做一做就做到一万多块钱,甚至有人号称月薪十万,这是二三线城市立一个年轻人,一个高中生投入几千块钱学怎么做网红,这就是亚文化,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趋势,因为这样一个趋势正在生长。我们跟他没关系,不证明我们的消费者跟他没关系。所以80后,90后,我们印象应该把他们当老人。

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用户研究,也有咨询顾问公司,去划分很多纬度,你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你是大学,还是高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你的月收入是五千,还是八千,还是一万二,你是一家三口住呢,还是三世同堂,你是在市区住,还是郊区住,你每个月有多少花费预算。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这个标准不统一,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了这个纬度。

我这边谈论的纬度是消费观念和消费群体,疯狂极客、新潮大人、潮流粉丝、实用消费、滞后跟风、顽固怀疑。我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每个新产品出来他会第一个买,他会给你做测评,给你意见。我们印象中年纪很老的人他的思路是非常先锋的,我们也见过比如说不穿衣服走秀的老年人,真有这样的,比我们年轻人活的还要潇洒,所以消费观念非常重要,我们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你的产品应该怎么触动他的消费情绪,让他去购买,或者产生这样的消费冲动。

比如苹果这样的手机新品均价六千块钱左右,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星期两千块钱,剩下自己想办法,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iphone手机在校园里面卖的这么好。

苹果不会针对在校生开发产品,他觉得你根本就不是我们的人群,我是给精英用的,但是在中国呢,它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它是一种消费观念或者消费情绪引导下的消费,那我们该怎么制造这样的消费机会。

中国制造业真正问题就是国内市场,成也国内市场,败也国内市场,从一开始不参与国际竞争。国内怎么玩呢?各种游戏规则,去年是微商,今年是电商,电商不行了又走线下。

逻辑关系上,我为什么要创新呢?我模仿一下不就好了嘛,你怎么样创新,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我们是要做创新,我们不要做山寨,你做山寨不要找我们。制造业为谁?为消费者创造很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市场上去赚钱,如果这样的话你必须要懂用户。懂用户因为市场产品种类多,市场变化快,研发成本高,技术迭代快,营销会坑人山寨紧随其后。这就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创新,我也不敢创新,那很简单,我等着别人嘛。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在国际上做到第一名的时候,马上失去方向了,我已经行业第一了,我该怎么搞,等等看看第二名发什么新产品,我们看看怎么弄。

特别是民营企业,今年有一个很大趋势,很多都在资本变现,然后举家移民国外,这是中国现状。赶紧做几个爆款,捞点钱赶紧走。

核心来讲其实对制造业本身缺少使命感和价值观。说到设计流程和方法,我们产品创新服务流程,包括产品企划、研发、设计、推广和营销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霍尼韦尔。

我们做了大量市场研究和分析,霍尼韦尔只有一个报告,告诉我,中国空气指数在未来多少多少年不见得好转,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所以我们决定投入资本开发这个产品打入这个市场,我们在做市场研究,定位分析,左边是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线,右边是用户访谈寻找商业机会,最后把两个部分合到一块去,包括网络数据,包括京东大数据,未来我们可以深度的合作,包括产品的趋势及大数据的分析,产品定义,包括产品差异化策略,加上价格范围的建议,再加上用户需求的痛点挖掘,我们导出整个企划报告。

基于这样一些功能,比如说风量,噪音等等进行产品开发研发,包括风道,我们找到一个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他是给商飞做大飞机的,他有一套软件是模拟流体力学,然后进入到产品的设计和人机公称尺寸的设计。这个产品算是中国第一个没有说明书的一个产品,只要扫二维码就可以使用,包括app开发。一直到样机测试,模具、评审、装配等等。

这是整个过程,最终我们看到,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去做一些营销。第一年差不多9个月时间进行开发。这是苹果官方商城的一张截图,目前我们做的产品做了银色和黑色定制款给苹果。

在去年我们又合作开发第二款产品,一款更加升级版商用空气净化器。当我们在做产品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小米这边推出了千元机以下空气净化器,我们临时项目刹车。最后我们觉得中国保时捷已经卖到10万块了,但是保时捷依然有300万的卖得掉,我们发现中国是有高端市场,只要我们要找到他们是谁。所以我们把项目继续下去,我们进行了全新风道涡轮式开发工作,进入工程、结构和软件端升级,各种测试,一直到小批量试装。这是测试生产小批量,上面一排是商用平台,下面是前一年做的家用的平台,一共是两个平台。这是在京东上面的发售,双十一发售,我们定价9999元,销量是3600台。

其实做生意,做市场来讲,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能跟着别人走。但是我们要很清楚的判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技术在中国制造,我不认为中国制造掌握技术,我们各种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技术,到了一定阶段基本上停滞不前的。现在所谓家电和智能化,智能化基本上实现模块化和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了,所以技术在我们看来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通过技术整合,或者整合集成式研发都可以做到。中国技术差在原始创新,比如说芯片,比如说传感器,你做一个新的传感器可能时间非常长,原始性研发和创新在中国是缺少土壤的,包括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在集成方案基础之上做研发。我们认为想要做好产品机会非常大,不存在一个产品通吃所有的市场,我们找到精准人群,把产品品质做起来,把价值观做起来,持续一代一代去升级。我们的观念:用心设计,打造好产品。与其追求销量,不如设计完整的服务,谢谢大家。

主题分享之后,洛可可集团首席设计官兼华东区总经理连振接受了zd至顶网的视频专访,从各个角度解读了中国制造业工业设计,干货满满,以下是专访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zd至顶网视频采访间,我们邀请到了洛可可集团首席设计官兼华东区总经理连振接受采访,连总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连振:谢谢大家,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中国制造越来越重要,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了,你觉得目前中国制造工业设计的产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状态?

连振:从工业设计整个产业来讲,应该说这么多年有非常大的进步,从能力到水平到人才,整体上在国际领域不输给任何一个国家。只不过,设计的创造力价值最终体现在设计决策上。我觉得,中国制造和中国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歧点在设计决策。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采用的是老板或者管理层的决策方式,缺少专业的设计决策。但这个决策的价值水平最终代表了设计的水平,这个判断代表了整个设计判断。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设计之间的结合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主持人:你觉得工业设计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意味着什么?

连振:中国制造从一开始能够生产出产品,到能够出订单要求品质的产品,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几年前国家倡导制造业转型升级做自主品牌,坚持创新,其实核心都是在于制造业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加工和生产能力。

创造力这个层面上,设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创新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所以说我觉得,中国制造和工业设计之间的核心在于,怎么样能够让设计的力量去带领或者附加在整个中国制造的能力上面,去创造出更多有崭新意义的产品和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设计应该起到核心作用。

主持人:你刚才说国内的制造业已经越来越先进,发展越来越快,那么国内外的制造业相比,有没有差异化的比较?

连振:差异化比较明显,最近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包括大会上也讨论这件事情。中国的制造业,前几年还可以讲,“我们的底子薄我们的基础差,但是我们发展空间好,我们在拼命努力去发展,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的工厂”,这种话讲了很多,到了今天我觉得,最好的苹果产品也是中国生产的,很多的代工产品基本上都是中国代工的。

我们现在再谈中国制造业和国际的制造业存在差距,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国内市场的内需。我们国内市场的内需是一把双刃剑,就是当全球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巨大的国内市场开放内需会让中国的制造业不会像国外的制造业一样经济危机,我们的制造业能够不断发展,gdp能够保持不断的增长。

换句话讲,我们也丧失掉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当中国制造业不像国外这些制造业一样参与国际竞争、不争取国际份额,而只是关注国内市场的话,会导致我们制造业很多的问题都是跟国外脱节,所以说,一旦中国的外贸、wto或者关税没有壁垒,一旦国外所有优秀产品以正常售价不加税的情况加入国内,对国内的制造业冲击将是很可怕,中国制造业将停留在一个中低端的水平。

比方说,我们为什么会有人去日本买马桶圈,就是这个概念,假如日本的马桶圈在中国国内以日本同质同价销售,中国国内的马桶企业就完蛋,因为没有人购买他的产品。

所以我觉得,中国制造业其实一直在躲避跟国际制造业正常竞争。导致包括知识产权问题、仿冒抄袭问题、假货问题等等的出现,其实都是因为中国国内的市场足够大,而中国的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当然优秀的已经走到全球化了)没有把眼光放在全球化,还是在国内市场,这是很本质的区别。

主持人:你刚才说内需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决定性因素,其实放眼国内外,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商业设计审美有时候会存在矛盾的,不能兼顾,你认为对于工业设计专家来说,这三者如何舍本逐末?

连振:其实当你把它三者三位一体的话会发挥巨大的价值。既然这个有可能,我认为应该将三者尽量地协调一致,而且我不认为说这个是本质性不能调和的矛盾,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就很好地将商业、美学、设计等等所有的因素非常好的结合到一起,包括利润也非常高。

这三点我不同意说是不可调和的,国内恰恰是因为整个的决策机制和管理层,缺少对相关设计层面、相关美学层面、品味层面、生活方式、消费趋势、价值的一些理解,缺少洞察,而是有太多的商业洞察。有点像前一段时间微信圈里面一篇爆文“你不缺乏什么智商,你缺乏美商”,所有中国制造现在的问题缺乏美商,缺少对设计,对趋势,对审美,对生活方式,对品位等等部分的美商。

一谈到产品就是开发和生产,技术投入多少,成本是多少,生产制造多少,你有没有去思考,一个产品品位层面上需要投入多少的资本呢?对审美的情怀需要开发多少呢?对美学的关注度需要投入多少呢?这个其实我觉得,如果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高层的竞争的话,附加值这个部分、人文艺术的这个点会越来越突出。这个点也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制造业我觉得应该解决的问题,就像问题里边说,设计、商业、美学这三者貌似很矛盾,那很简单,我们解决掉这个矛盾,它三个融到一起去,我觉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觉得就是怎么样去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参与国际竞争,像你刚刚说的,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去加大这个美学这种比重?

连振:我觉得从企业来讲,首先来讲整个决策机制和组织架构必须支持自己这次升级和转型。正常来讲,一个企业从生产部门,生产车间,生产流水线能加工起来,才能到生产加工环节,后来我们要去做研发做技术,就有了技术部、研发部、开发部;做品牌的时候有市场部、品牌推广部、运营部甚至营销部门;电商我们要把营销部门升级成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营销。这都是中国制造业这么多年该做的事情。

到今天依然有多少的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没有自己的设计顾问,帮助企业进行设计方面的决策。有多少企业的企业家自己的个人审美和品位其实达不到做这种高端产品的水平,所以说从组织架构里边必须有这样的一个机制。比如洛可可给很多公司做设计的咨询和顾问工作,其实这些公司要的并不是我们给他出方案,而是在专业纬度上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判断市场和运营的工作。

回归到这个话题,首先企业一定要发自内心地认为,当我们的生产能力、市场能力、运营的能力包括资本都ok的时候,想要真正将自己的企业变成所谓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里面的佼佼者,要去反思我们和国外之间,除了硬件层面之外,软件层面到底缺的是什么。特别是美学方面和设计层面的品位上,缺在这儿。而且这个品位并不是所谓的这种奢侈或者说是所谓的炫富,这不叫品位,因为我们消费层面有不同的消费层级。

假如我们去到一些制造业比较成熟稳定的国家,比如日本,不见得感觉到多么奢华或者富丽堂皇,但是我们感觉走在街道上处处恰到好处,这个就是一种品位和定位。把什么事情不分高低贵贱,把它做的很完美非常适当,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工作,所以说应该从意识层面上有这样的渴望,从组织架构层面建立这样的团队或者人员。

而且我遇到很多现在大部分的企业,会把设计团队扔在产品开发下面,用技术的人管设计,这个本身是不对的。因为你的设计决策水平是什么?设计部门的上面到底是谁?我觉得设计部门应该直接向ceo汇报,研发团队是研发,设计部门是设计,是独立的两条线。

主持人:你刚刚说日本,工匠精神放在日本很合适,如果放到中国,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连振: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有很多的评价,比方说我们最近这几年经常听到圈子里有人讲爆款,爆款就认为是好产品,这就是一个标准。为什么?因为爆产卖的很大,这个可能就是一个评价的标准。所以评价好产品看纬度,如果你从商业纬度上来讲,那肯定是怎么让市场接受度更高,销量更高,甚至利润更高,那一定是好产品。从是否设计的好来评判,产品获得了顶级设计奖项,起码证明它是好产品。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思想就是,可持续设计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个过程。

现在很多制造业认为产品的终点在哪儿?在销。我把东西企划好卖掉这个事就结了,这只是中国现阶段。什么叫可持续设计,去北欧也好,去日本也好,包括德国一些非常成熟的国家,他的产品的设计或者开发部门要去解决所有问题,使这个产品被消费者淘汰了之后,扔到大街上,是否依然可持续,这是企业自主意识,我要持续关注这个产品,如果用了两年它坏了掉,或者用了20年坏掉了,材料可不可降解,是否可以所谓的可持续,这就考虑到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非一个工厂开了几十年做了一堆东西,然后我只管把东西卖掉,而是卖掉之后我外包一个维修,这个都是产业链。所以从这个维度看,如果有企业能够以这种可持续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产品,那么就是好产品。

主持人:你个人平时自己是怎么样从生活中找这种设计的灵感呢?

连振:功能和使用性是最核心的一件事,因为我是一个工业设计师。虽然产品的设计美学、态、造型、色彩等等这些部分每年都会有趋势,就像服装、发型一样,随时都会变,我们会有专门的团队研究设计的趋势。

但是,真正的产品创新层面的一定是使用方式和功能层面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在当今来讲更多表现为技术层面的个性。所以说一个好的设计师,想要不断去做出创新性的产品,除了我们专长的美学层面的基本功之外,必须要去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功能的发展趋势,关注前沿的技术的发展趋势热点,包括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包括现在所有的这种数据化和智能化,包括传感器,包括像vr、ar等等,所有这些其实我觉得只有通过功能层面的创新,才能够找到一些真正创新的灵感做出颠覆性的产品。

主持人:那其实创新是很重要的点,但是有的时候创新放到中国来讲会觉得很空泛,更多的有的企业可能会觉得,拿来主义比较合适,你觉得创新对于工业设计这块意味着什么?

连振:创新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根本性的目标,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者设计机构不以创新为追求的。所以说就像制造业一样,创新实际上是一个结果,我们在追求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希望是创新的。但是只是一味追求结果,过程就会迷茫,我怎么才能得到一个创新的结果,甚至有人在质疑,你这个就是创新了吗?这个是不是创新的足够,是不是还能更创新一些。

对创新的理解,我套用一句老话,“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我们都是在追求一个结果,为了一个结果去争论它是否是创新,怎么样能创新?倒不如去思考如何创新,换句话讲,把创新去掉,你要做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更有价值的甚至改良之前一些不足的东西。你的目的就像制造业不断一代一代新产品的更新换代。

可能每一个企业每年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都有自己的研发计划、市场推广计划,做着做着就忘掉原因了。好像到了年底,我一定要有新产品,明显的计划和规划,我一定要花多少钱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那么你做新产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市场竞争吗?并不是,我一直认为市场竞争第二位,所以内圣而外王也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你下一代产品一定是基于你的企业对这个产品的理解,这是新一代产品,这代产品在功能上,在体验上,在使用上,在价值上,超越了以往一代产品,而竞争是因为你有很多竞争对手,自然会有竞争,千万不要以竞争的目标去看研发,或者看创新。我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这个企业又推出了一代新产品,这个新产品在哪些层面上升级了,哪些层面上颠覆了,哪些层面上革新了,哪些层面上解决了以往产品的一些不足,甚至升级的哪些技术的指标,你讲的是这个,讲的是自己。

这才是为什么要开发新产品,是因为一个企业要证明我这个企业要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以前的产品,超越市场上所有的产品,在各个层面上,创造出新的东西,当你的目标变成这个的时候,最后这个新产品创新了多少,只是一个结果,但无论这个结果程度如何,结果一定是创新的。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企业得想着,中国为什么缺少工匠精神,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告诉别人,我的东西好在哪儿?我这个新产品比上一代产品好在哪儿?我下一代还要怎么做?很少有企业去讲这些事。

所以我觉得制造业就是你追求的不是赚钱,你追求的也不是创新,只要你把产品迭代升级做好,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的结果都会水到渠成的,因为,事情做好不可能不赚钱,产品做好了出来新产品,没有人会说你不创新。

主持人:其实产品的迭代跟流行趋势也有关系?

连振:对。

主持人:现在2016年该流行的已经过去了,你觉得2017年还会有什么样的流行趋势?

连振:2017年从产品系统角度来讲,会有几个比较明确的趋势。一个是消费的体验性的服务升级。第二个是线下的回归,就是线上的销售之外的线下回归,线下回归并不是重复以往,而是将体验式的内容式的所有东西带到线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因为人是活在线下,人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宅了,该宅的原因都可以被手机替换掉。第三个,从整个的设计风格来讲,要更加国际化。后现代一些,更加标准,极简纯粹,应该是国际通用性的设计,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市场的设计,可能更受欢迎。

主持人:我们说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者也越来越多,你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对于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连振:我觉得设计本身是被别人设计出来,设计是一种社会学的学科。他自身随着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再不断的产生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再不断地去从内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是设计学本身。

其实中国制造业这么多年来,对工业设计的需求一直是很大的。但其实从对设计的认知来讲,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所以说以设计创业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暂时还是不太成熟。另外我认为就是任何一个人想要创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可能成功和失败,一半一半,那么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我觉得还是看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们讲你用设计的方式来创业,那我们就要想,你的设计是否优于以往的设计,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你具备非常明显的竞争力,那毫无疑问,你创业成功。假如只是提供一个别人也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内容,我认为这种创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