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9479威尼斯-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 新时代的「打工人」,以后要如何工作?

新时代的「打工人」,以后要如何工作? -9479威尼斯

2021-02-26 10:43

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葛洛庞蒂写了一本预言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文版封面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在思想界,这本书率先推开了数字化时代的大门。

该书出版的时候,是2g时代的开启,而现在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20多年过去了,已经没人会怀疑5g等新技术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已成产业座右铭。

不过,无论是千行百业中的哪一行哪一业,它们首先满足的是「人」需求,创造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更是人本身。中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谈的更多也是职业,而非行业。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下,新的工业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新工作方式革命以支持,是尤其值得讨论的重要命题。

作为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站的特约媒体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科技行者带着这样的思路,在活动首日的领袖舞台上,与主办方gsma共同策划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主题就是:在数字化新时代,5g等将如何引领工作方式创新。新时代的 “打工人”,以后要如何工作。

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博世中国董事、执行副总裁李晓红,微软中国公司cto韦青,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国际业务部-大客户mnc部总经理宋瑛桥,应邀成为对话嘉宾,在科技行者创办人高飞的主持下,为本次峰会贡献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组织边界的消失

现代工作岗位的出现,源于公司组织和部门的出现。但是新的工作方式革命,看起来首先要解构的,就是基于传统公司和部门岗位的行政边界。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晓红,对工作方式的创新转变有切身体会。在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从work(工作)到work force(员工),再到work place(工作空间),李晓红认为,工作方式的三要素是全方位变化的。fow(future of work,未来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业内都在看的必然趋势。

图: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晓红

工作方式创新的第一个改变,就是传统组织边界的消失。

李晓红以博世举例,从几年前开始,公司就开始对组织结构进行类似调整,比如一个数十亿欧元营收的业务单元只有3个层级,且没有使用传统部门结构划分。从结果来看,z时代年轻人尤其喜欢这样的新工作方式。新结构中,大家更多基于共同工作目标去工作,而非按职位分工工作。在员工看来,大家不再只是顾及眼前自己的任务,而是聚焦长期共同的使命。

甚至,对于某些工作类型和对应人才而言,三要素中的工作空间也未必一定是在企业内部。除了因疫情而推动的远程工作之外,兼职类型的外部雇员,也在越来越多被雇主所接受。只要工作目标一致,在哪工作都不是障碍。

不只是企业内部边界在消解,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边界也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数字化时代,生态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一项产品、服务向消费者、客户的最终交付,已经很少由单一公司完成。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用mwc现场做了鲜活的说明:在圆桌讨论里,“今天参与对话的嘉宾,高通都有密切合作”,“高通和博世有工业互联网领域合作,和微软共同开发了便携省电的骁龙笔记本,与阿里云也有从云到端的合作。”在展会现场,“高通的展台也完美体现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生态合作”,“今天大会的开幕活动之一是毫米波展台的开幕式,开幕嘉宾来自电信运营商、高通和主办方等多方”,“在高通展台上,更是所有展品都来自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

图: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

侯明娟介绍,其实高通很少单独推广自己的技术,而是倾向于将客户推向前台。这种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优先的工作方式,在中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十年前,全球全世界前10家智能手机厂商里只有一家是中国厂商,现在前10家里有7家都是中国厂商,都是高通客户。侯明娟还讲了一个小故事,去年冬天,高通的工程师,在合伙伙伴公司,和外部同事一起做产品优化。忙到半夜,大家拿测试车的引擎盖当桌子,一边吃外卖的饺子,一边讨论工作。热火朝天的景象预示着,不是一家公司,但是在新工作方式推动下,可以如同一家公司。

机器工具的升级

对于工作方式创新而言,我们不仅在经历一场组织变革,同时也在经历一场工具变革。在每个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当下,机器工具对于工作方式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微软中国公司cto韦青在对话中表示,工作方式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作是人利用机器工具的历史。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更多利用机器做一些体力工作,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开始把一些思维功能交给机器完成。

现在,5g、ai等新技术正在被逐渐整合进数字生产力工具。不过韦青认为,其实多数人还没有能够熟练和深刻的理解这些新工具和新伙伴。

图:微软中国公司cto韦青

“就拿微软office 365来说,一个人如果运用office 365的特性功能达到两位数百分比,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如果一名工作者能把利用office的能力用到30%或40%,一定会达到非常高的效率”。对于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正在决定一名工作者的效率上限。

在一个数据驱动创新的时代,韦青认为,不仅企业要有数据思维,员工个人也应该有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是创造新工作方式的基本功。正因为如此,韦青表示,如果只让他推荐一个生产力工具的话,那一定非execl莫属。“excel里面的数学,数据,算法展现能力是无穷的,如果真能把excel理解了,未来起码十年之内所有数字化工具都会了”,韦青告诉与会者。而当数据能力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开发能力、特别是较易上手的低代码开发能力,也会成为新工作方式的基本功。“以前大家在简历里写道‘掌握office’,未来大家可能都会写上具备低代码开发能力”。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国际业务部-大客户mnc部总经理宋瑛桥,也在对话中强调了工具之于新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阿里钉钉可谓一举成名,作为一项生产力工具,现在已经覆盖4亿用户。

图: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国际业务部-大客户mnc部总经理宋瑛桥

宋瑛桥表示,钉钉不仅是个人生产力工具,还是协同工作平台,同时更是应用开发平台。目前,钉钉平台也支持低代码等方式,帮助工作者搭建自己的工作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更多智能的工作应用将会陆续被创造出来,满足新工作方式的需要。在新时代,每一名工作者可以利用低代码开发能力,制作自己所需要的工具。

工作方式要借助工具创新,这一趋势在宋瑛桥看来是无国界的。他用“两个全部”来形容这种全球性转变:第一个是「全部在线」,没有在线就没有新办公;第二个是「全部上云」,只有用了基于云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快速容易的享受新工具的智能等特性。

新工作方式的工具当然不全是软件的,也包括软硬结合的。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高通展台上,有一个乒乓球训练机器人。机器人利用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专业级的自动发球。在世界冠军施之皓教练的推动支持下,目前正在上海体育学院帮助国家青年队协助专业乒乓球选手、青少小选手进行训练。在某些重复性工作场景,机器工具对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数字技术的办公工具升级是日新月异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不过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工具如何演化,从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中,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晓红得出的结论是——千万别忘记,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毕竟,是工作者在使用工具,而非工具驾驭人。在新工作方式的创新中,一定要把对人的理解,作为第一要素去考虑。

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但另一方面看,也大大提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快了工作方式的转变。转型虽然因疫情而提速,但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停止。韦青认为,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如果这是一场京剧,现在还只是翻跟头的暖场环节,主角还没登台。

消除边界意识,精通数字工具,面向人的需求,拥抱新工作方式革命,创造新工作文化。这一切,正是我们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新“数字化生存”之道,更是新工作革命之路。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