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算力行者
配图|扈佃杰
创业者如弄潮儿,从来是敢向潮头立。
从决定离开北美工作圈,回国投入创业大潮的那年算起,这已是顾玮创业的第8个年头。回想当时放弃跨国公司的高薪、地位和光鲜,自己毅然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的原因时,顾玮却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只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已。
「趋势」一词在我和顾玮的采访中被他反复提及。在他上学期间,全球最新趋势之一是「电子商务」,满世界都在谈“e-business”“e-commerce”,于是顾玮去英国留学时,就专门选了这个专业。后来顾玮参加工作,自身保留的一个习惯,就是关注前沿科技、关注全球趋势,所以外人眼中的他从“在传统信息巨头工作”到变身为“新兴技术领域创业者”,看似是一次180度大转变,但在他自己看来,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勇立潮头,时势使然。
市场机遇也一直存在,尽管现在我们谈数字化转型,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是算力和数据,但是顾玮强调,只要有it技术存在的地方,首先会有的其实是网络通讯。而当我们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在线化,或多或少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网络问题,卡顿,延迟,丢包,掉线,就会更加困扰企业cio/cto们。
如何更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如何更快速解决传输问题?通讯行业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答案。
一度这些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大都停留在ct(网络通信)层面,仅仅在网络资源、线路、网络协议、甚至设备本身下功夫搞钻研,效果有,但却治标不治本。解决网络问题的转机发生在2012-2013年,顾玮看到在美国实现的一种技术,让远距离的传输动态业务数据非常顺畅,不过在当时,业界有人叫它云网,有人叫它高性能快速网络,命名并没有统一。
直到2014年在纽约的一场会上,开放网络用户组织(open networking user group,onug)总结前人的智慧,提出了统一的命名——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概念从此正式诞生。前缀sd,software-defined,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软件定义”。wan,是指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它有别于之前用在网络通信(ct)领域的传统技术,而是结合了ct和it技术,是一个跨界组合。此后,sd-wan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声浪,各大巨头蜂拥而至,一些对技术和市场敏感的人成为了先行者。
顾玮自然就是这批弄潮儿的其中之一。当时在北美工作的他,经常与硅谷公司打交道,在早期就嗅到了sd-wan的风向标,当他深入了解时,深觉那是一项能够真正解决网络问题的技术,它融合了成熟软件技术与传统广域网资源,通过软件最大程度开发线路与硬件资源,提高整体使用效率,提升可靠性,优化性能,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于是顾玮毅然抓住趋势,回国创立了凌锐蓝信。
顾玮的创业发生在2014年,也就是sd-wan命名出现的同一年。刚创业那会儿,国内做sd-wan的创业公司几乎没有,顾玮和他的凌锐蓝信成了第一批开拓者。不过,抓机遇易,创事业难,或许是创业维艰,顾玮回忆,“刚创业那时,我每天都会想怎么活下来。”但是,凌锐蓝信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在创业的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到今天,业内已经有很多人看好sd-wan了,认为它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凌锐蓝信的使命,也逐渐演变为为数字网络的领航者,通过提供高性能、高安全的网络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数字化转型。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能够“先发制人”, 顾玮想了想,总结出他的创业法则:要对市场敏感,要了解客户需求,要深耕自有技术。以我的理解,就是用最独门的技术,解决最迫切的需求。
01 吃了顿“鸿门宴”,化干戈为玉帛
科技行者:我看到在去年,公司七周年办了一个庆祝会,整体挺温馨的,到今年已成立了八年,回顾这些年走过哪些关键里程碑?
顾玮:2016年算是第一个里程碑。2016年底我们盈利了5万元,一个创业公司能够走到break even(收支平衡),而且比较快的走到这一步挺不容易的。之后各方面有了质变,客户、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对我们也更有信心,觉得这家公司活下来了、还盈利,说明公司各方面都还不错,值得信任。
2020年是第二个里程碑。这一年虽然有疫情,但我们的自有技术有了新突破,一个是我自己的动态回源技术,还有我们启动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研究,这一专利不出意外下月前就能拿到,因为它过了差不多一年的公示期。
第三,有一年我们正式去谈融资,顺利拿到基石基金的a轮,这也算是一个里程碑。
从2016年到2020年,我们还是有一些做得不错的地方,比如这些年连年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盈利,我们的客户群也越来越高端,从技术、到服务、再到我们的业务团队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提升。
科技行者:在盈利之前的2014年-2016年咱们公司是什么状态?
顾玮:生存状态,挣扎生存。
科技行者:这八个字听起来真是不容易。
顾玮:是的,最重要就是活下来。
可能我算是老派一点的创业者,所谓老派一点,就是和互联网创业者不太一样,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数情况下,第一有激情,第二确实能抓住市场机会,但是他敢在没什么钱也没客户的时候就跳出来,所以是烧钱养公司养客户。
我是反着的,我是先有了客户,然后拿客户养公司。刚才您问到在创业之前那段时间在干嘛,我说在筹划,其实就是在找客户,找最初的团队,也希望能找到投资,这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公司一成立就有客户有收入,虽然中间有很多波折,不管怎么说还是活下来了,我们把现金流把控得很好,一直坚持到公司开始盈利。
科技行者:既然说到中间有波折,我很想听波折中的故事,选一个印象深刻的波折讲讲吧?
顾玮:当时最大的一个波折,就是我们的关键客户。它是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有业务,我当年在美国认识他们时关系不错,他们就托付我们帮助做服务。
用sd-wan技术做网络服务的时候,有一回,由于我们的供应商问题,导致客户断线,搞得客户那边业务受损,这事儿发生在夜里,我第二天一大早了解到情况,我也没犹豫,直接就订机票下午飞去旧金山,给客户赔礼道歉去了。因为客户在邮件里已经震怒了,这是我们当时最重要的客户,如果失去这个客户,我们活下去都成问题,所以我直接先奔那边去安抚客户情绪。
客户也是做足了姿态,这事儿挺有意思。我早上9点多到了旧金山,下飞机通关差不多1点,下午4点左右到客户公司,他们不让我进门,让我在门口反省,我当时又困又累,坐在公司外面的椅子上,还眯了一小会儿,等到他们下班时间5点多,客户突然说“你也没吃晚饭吧,走吧,我们一块吃晚饭去吧”。
所以我说这个客户还是很有策略的,吃晚饭找了当地挺不错的一家餐厅,把菜点好以后就开始骂人了,对着我一顿批,当时很尴尬,也没办法,因为那个餐厅放眼一看基本都是各个公司的一些高管,我就只能在那陪着笑脸说“我们一定要整改,要如何做好服务,你先不要太动怒”之类的,这个时间持续了40多分钟吧,很尴尬,非常尴尬。
菜上来以后也没人动,他也不动,我也不动,继续听他讲,讲完了我记得很清楚,我点的意大利面都坨成一团了,一叉子下去,一整团面都上来了,这顿鸿门宴就这么吃下来的。客户发泄一顿以后,我也当场越洋电话让团队要求供应商怎么改,供应商蛮配合,最后基本上等于把这事儿在24小时内解决了,网络恢复了,再做了些优化,性能也恢复了,客户也算满意了。
这么一顿折腾,就把这个客户保住了,现在这个客户和我们还在合作,这是最深刻的一次波折。
科技行者:看来你真的是把客户服务这件事儿做到家了,我感觉对于tob公司,服务确实是很重要的事。
顾玮:没错,的确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们非常重视服务,您了解过我的经历,我以前是做软件的,对服务理解就是很重要,但好像没有一个特别切身的体验它到底有多重要,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才算符合客户需求,这件事的确给我敲响一个警钟,服务不到位,你的技术再好、产品再好,也意义不大。
02 技术布道者:小孩子才做选择,sd-wan和sase我都要
科技行者:说到sd-wan,它发展到现在,根据技术差异和供应商差异,好像已经衍生出了几大重要流派,有纯粹的sd-wan、sdn-wan、网络资源控-wan、云快线、网络设备控-wan等等,凌锐蓝信是中国第一批专注在sd-wan/sase技术的创业公司,请先给我们科普一下sd-wan和sase的关系,为什么把这两项作为业务重点?
顾玮:首先说一下sas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gartner在2019年提出,它们发现,政府、组织、企业用户越来越要求「网络性能」和「网络安全」同时并存,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但在过去却没法兼得,要安全就得牺牲性能,要性能就无法保证十足的安全。
这是因为,传统的网络安全原理是要扫描所有的数据流量,就像高速检查站,把车想象成流量,每一辆车都要过一遍,很容易造成拥堵,导致性能慢。
sd-wan是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架构,它使用服务链进行流量检查。服务链是指一次一个安全功能一个接一个地检查流量。这些单独的功能处理一种类型的威胁,称为「点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point solutions)」。每一个「点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都会打开流量,对它进行检查、关闭,然后把它转发到下一个「点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直到流量通过所有的「点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为止。
sase是一个全新的分布式架构。在sase网络中,流量一次开放,一次可以被多个「策略引擎」检查,引擎并行运行,而不会在引擎之间传递流量。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快速通过,又能保证安全。这些策略引擎的作用,与sd-wan中的安全工具一样多,甚至更多。
sase和sd-wan的结合相信你也就明白了,sd-wan起到了etc的作用,sase算是sd-wan的一个演进版或升级版技术。本身安全和性能在市场上都是要同时存在。
科技行者:你前面提过,创业要有自有技术,在sd-wan,咱们的核心技术之一,实时动态数据回源加速技术,是怎么来的?
顾玮:首先,我们非常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用户对动态数据传输的需求,比如音视频会议时,我们用app时,用saas时,或者金融机构每天在线的交易,专业名词叫olap/oltp这些数据,这些都是动态数据,它们在我们的当下社会非常关键,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大量产生,然后传输到各个环节,把一个行业各个链条都调动起来。
动态数据有一个最大问题,传输上不是很好,我们经常在说话的时候,a说完了b隔了十几秒钟才能听到,就说明动态数据传输不够好。
科技行者:这也有网络时延的问题吧。
顾玮:一个是时延问题,除了尽可能降低时延之外,我们还要针对动态数据进行一些特别的优化,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就能保障低时延、不丢包、不抖动,保证几乎是实时动态的数据交互。
我们主要是在软件方面做了一些改良,利用现有的线路,把动态数据传输做了加强。
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发动态回源,申请专利时间比较长(专利申请通常至少一年),我们在去年拿到动态回源的专利。
科技行者:刚才提到了音视频会议等应用,这几年远程办公,开展在线业务甚至成了一些公司续命的东西,所以能不能展开谈谈,这个技术这些场景有怎样的实际应用价值。
顾玮:比如我们的一个老客户复兴集团,他们的管理软件是一种类似crm的软件,全球的员工都要往这个软件上交各种报告,如果因为网络的问题影响上交的内容,就很耽误事儿。投资业务说实话竞争蛮激烈的,一个好的项目有多少个投资公司往上冲,晚一步就丢了,而要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肯定是要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如果前期一切都很好,最后因为网络这点事,因为it基础设施没弄好,让这个大单黄了,肯定从上到下都难受,所以我们就做好这一块的保障。
我们直接保障了客户业务连续性、业务敏捷性、达到降本增效,这是我们带给客户最好的价值。
科技行者:你讲了很多网络的用户痛点。不过貌似现在很多行业客户一提到数字化转型,先想到数据、算力、各种企业应用,其实好像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网络问题,你刚刚说到网络可以直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敏捷性、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这也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需要被重视的关键一点啊。
顾玮:对,其实用户重视其它东西也属于正常思维,毕竟一个企业的决策链就是这么来的,首先考虑业务需求,再考虑什么样的软件和应用才能达到这种业务需求,再考虑是用数据库、大数据分析、中台、还是paas平台,再往后才会想到基础设施,也就是iaas平台。
就好像我们买车时,大部分人不会想到公路性能怎么样,肯定会先想到车本身,当买了一辆轿跑,开上道才发现,好的性能都显示不出来,因为前面大堵车。客户知道痛了才会发现网络没弄好,弄了一大堆算力、数据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等,但数据却传不上去,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时候他们才会想到网络要改造了,我们建议大家应该想得更全面,而且尤其要首先想到基础设施。
好在我们做的sd-wan的前缀是“软件定义”,就算上层都改造好了,最后想起来要改造网络,也没关系,我们不需要你大改造,可以直接识别你上层的数据类型,这是我们为什么觉得sd-wan和sase未来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市场需求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刚好可以去解决。
科技行者:市场需求倒逼我们客户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想到网络问题。
顾玮:对,大部分客户一开始可能没有考虑到,只有出现问题才发现需要这些。
03 竞争与合作:星巴克有茶,但茶客不会去星巴克喝茶
科技行者:说到数字化转型,说到网络,很多企业还有一种网络,就是生态之网,咱们上下游的生态伙伴有哪些?
顾玮: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小生态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联盟协会层面,比如我们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协会的会员单位,也是上海工业互联网协会的会员单位,还是信通院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会员单位。
在应用saas层,我们和一些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在paas层,我们同样有很多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我自己是做数据库(bi)出身的,我们是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的理事会成员,公司和各个大数据公司都有合作,有时还帮它们去推广大数据分析等等。
在安全运行层面,一方面我们自己有一套安全机制,另一方面在国内,我们和一些安全公司都有合作,前段时间公司的sase方案拿到了360的优胜奖。在国外,我们和两大网络安全龙头fortinet、palo alto 都有合作,主要面对国外企业,企业要是愿意用国外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去做集成,这都没问题。
在iaas最底层,我们早就做好混合云数据链打通了,像世纪互联、万国数据这种数据中心,还有像华为、阿里、腾讯、金山、aws、azure这种比较主流的云,我们都可以轻松跨云,我们都有比较紧密合作。另外,我们和华胜天成比较著名的集成商合作过混合云的全套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他们提供私有云,我们提供混合云的数据链方案,还有其他伙伴提供上层的saas,我们都有成套的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给到最终客户。
总结而言,从上层的saas层到底层的iaas层,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生态圈。但是,我们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我们成为了gsma 5g in(5g创新与投资平台)的会员,有机会拓展更多合作,生态圈越大越好。
科技行者:这一套梳理下来,相当于全面开花。刚刚你提到了gsma,当初是在怎样的一个机缘下加入gsma 5g in的会员?
顾玮:首先,gsma是全球最专业的也最著名的通信协会,它一直持续在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不光是ct的,还有it的,整个ict的,一直都在关注。我们在一次研讨会上,朋友相互介绍交流起来以后,双方的合作意愿比较强烈,他们特意到我们公司做了一番考察,考察完了以后觉得我们也有资格进入5g in,大家一拍即合,就开始走流程了。
科技行者:成为会员成员之后,gsma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增益?
顾玮:我们刚刚加入几个月,gsma在各方面都很支持我们,包括帮我们介绍一些资源,还有组织通讯行业其他公司的交流,帮我们做一些宣传,在此也是非常感谢。
我们学习了一些新东西,毕竟gsma所关注的一些技术可能我们还没有关注到,或者说还不是很了解,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又学习到新的技术趋势。上次介绍英特尔的边缘计算,我们也了解到更多边缘计算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些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一个补充,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一些提升。
科技行者:说完合作,就不得不说到竞争。咱们做sd-wan比较早,现在领域内的公司有很多了,有it巨头,也有创业公司。有了解,凌锐蓝信已经累积服务了全球500多家平均年产值百亿级的大型企业客户,你认为相比于资历雄厚的it巨头,咱们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顾玮:首先,我们体现在专注。就好像我们喝咖啡去星巴克,高级一点去手工冲制的咖啡厅,星巴克现在也在做茶,但一个爱喝茶的用户会天天去星巴克喝茶吗,应该不太会,只不过正好有这个需求,边上又没有喜欢的茶庄,就去星巴克凑合喝一杯,先填饱现实需求,这是有可能的。星巴克也不会天天研究茶。
我们这个行业也是,华为有sd-wan,新华三也有sd-wan,但他们不是专注在做这个,这只是他们产品的补充。对于客户来说,如果要改造整个网络架构,就是要用到sd-wan、sase技术的时候,更多还是会关注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这种专业公司,因为我们的专注度非常高。
第二,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服务体系。我们在巨头的压力下还能存活八年,而且一直都在盈利,这一点我相信就算是各位巨头大佬在我们面前,也还是认可我们的,我们毕竟和他们一起平起平坐制定了这些标准,大家一起写白皮书,甚至和运营商、国央企一起同台竞标,我们也有输赢,我们也赢过他们,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主要优势。
04 创业心得:在大厂是打工人,在创业是要活下来
科技行者:聊聊你个人吧。我做了一下背调,你是1977年生人,1999年参加工作,刚进入it行业是怎样的环境?
顾玮:从市场来说,21世纪初,中国引进外资达到鼎盛时期。微软、通用汽车、摩托罗拉等有名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潮,这些巨头给我们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我们算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发展我们自己。
现在整个国家都主张发展自有技术,发展自有产品,这是一个挺好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很多公司和个人都在不断走向世界,以前是出去向人学习,现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在拓展自己的东西到海外,不管是走到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我们也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我们的客户、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在印度也有研发团队,我们也是小型的国际公司,也在不断和世界融合,其他公司当然也可以。
科技行者:科技行者在对话这些创新者时候,经常会问到关于以前工作和创业之后的感受差别,你曾经在多家跨国公司【中国网通、ibm、红帽、华为(美国)等】任职过,恰好踩中两个关键词“跨国公司”和“管理层”,在大厂工作和自己创业相比,感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顾玮:首先是责任感。在大公司的责任感范围是团队,围绕团队的主要工作,怎么分配手头的资源,怎么敦促团队把公司目标做好,这是我所能做到的,也只能做到这些了,你想考虑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也不至于,高层们有自己的考虑,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心态。在大厂还是一个打工人心态,最多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人,这和自己做公司创业心态完全不一样,创业随时都要考虑活着的问题。
第三,很多创业者都有孤独感,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做决策的时候,其实没有人可以给你什么建议,或者说别人很难感同身受,最后所有的决策都会沦为权衡利弊的决策,因为很难有一项决策可以做到完美无瑕,需要权衡得到和付出。
很多时候都有这种感觉,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错就错了,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经历,融资需要考虑投资人,不融资需要考虑存活,心态完全不一样。
科技行者:说到心态上的孤独感,我通过采访你们这些创新者也有感受,所以我把我们的栏目slogan定为“与创新者同行”,去挖掘更多你们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你们创新者其实是最能把技术用到实处的一批人,起码在某一部分让你们不是那么孤独。
顾玮: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理解我们。
科技行者:是的。那么你在公司会向员工或者整体塑造一个什么样的9479威尼斯的文化?
顾玮: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企业价值观,总结过来叫做ipride(我骄傲):i代表integrity正直,p代表professional专业,r代表responsibility责任,i代表innovation创新,d就是devotion奉献,e是excellence卓越。坚守客户至上,不断开拓进取,乘风起航,着眼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做贡献。
我们也希望把这套价值观给到我们的客户和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让他们了解,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团队,但是我们是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一个靠谱的团队,你们可以完全信任我们,希望给到大家这样一个感觉。
科技行者:在推动公司朝着这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前进的时候,公司上下每一个人都要拧成一股绳,每个员工对于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聚集各路强将方面,有什么经验之谈?
顾玮:一是我比较讲究“不拘一格降人才”,人品很重要,三观不正的人我们是不会录取的。除此之外,先从做事认真程度和个人能力去看,专业程度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高管团队一定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光有理论夸夸其谈肯定不能留在团队,光有实践是可以留在团队的但个人不往上发展也不行。
思维引导动作,我鼓励员工要多学习,要时时刻刻用新的认知武装自己。因为行业在不断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能跟着往前学才能不掉队,我对管理团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人品、专业程度、理念和实践相结合。
另外,我可能不是唯学历论,有高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是最好,但有时候我们发现高学历的理论知识多、实践不一定好,包括我自己(当然我的硕士学位也不算高学历),我刚留学回来时,满脑子各种理论,各种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有很多挑战,所以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技术、销售等团队我更看重实践,我们团队现在有几个技术大拿的学历并非特别好,但是很会钻研,做出来的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名校毕业的人也不用觉得高人一等。
至于个人什么性格,做事急性子还是慢悠悠,不苟言笑还是爱跟人交流,这种细节末梢的东西我不会第一时间关注,但是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候技术人员喜欢专注技术,说话沟通上可能会比较直接,我也是会尽力鼓励他们多去学习沟通技巧。反过来说,每个公司都会有那种喜欢和领导多沟通的人,我们公司不太鼓励这类人,公司发展阶段还是要多做事,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不能实现落地,可能现阶段没有太多价值,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科技行者:说到沟通,除了内部沟通,和客户的沟通肯定也很重要。前面说到飞去美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总体让我感觉第一个就是真诚,包括整体聊下来也是真诚的印象,你肯定有很多见客户的工作,如果要总结经验,说服客户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顾玮:最主要就是「了解」,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业务逻辑,客户的业务流程,它现在碰到的痛点是怎么来的,如何影响业务进程,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业务目标。
这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客户,我们可以补足客户前景的哪块拼图,对方就会知道我们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我们才能真正把事做成做好。
科技行者:最后,工作之余有什么业余爱好,能不能分享一下喜欢的书、电影或音乐。
顾玮:我的爱好都比较“武”,喜欢射击而且是实弹射击,爱好武术,爱好学新知识,近期也学打高尔夫,比较磨心性。
书,我一般看行业内的趋势类比较多,大环境发展的书,各种分析报告,可能不算是爱好,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音乐、电影还真没特别的嗜好,我听的音乐比较杂,古典音乐我也听,激情的交响乐我比较爱听,流行音乐也听,贝多芬的命运听的次数比较多,因为它总是能唤起我创业的感觉,同时保持警觉。
电影就更杂了,科幻类,军事类,纪录片,上古时期恐龙时代那种纪录片我都比较爱看,discovery的纪录片,bbc纪录片,我都看。
科技行者:总结而言,什么都看,好看的都看。
顾玮:哈哈,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操作系统有我们看不见的一面,是对计算系统底层资源的管理。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操作系统看得见的另一面,则更为重要,它就是——人机交互方式。
大模型要想在人形机器人上发挥出魔力,至少要满足一个基础条件: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之间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