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算力行者
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必然会经过一个商埠重镇——兰州,在兰州市北部,有一片历史悠久的大面积盆地,名为“秦王川”,因西秦霸王薛举在此屯牧而闻名,直到2012年,丝路新城的号角在这里吹响,沉寂千年的秦王川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兰州新区,成为了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如今俯瞰整个兰州新区,这片占地面积1744平方公里的偏远农业村镇所发生的变化肉眼可见,不只是黄土被绿色覆盖,而是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新城,它被确立了“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使命。
肩负这一使命,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越来越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兰州新区开启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何为新型智慧城市之“新”
智慧城市并非一个新概念,至今已发展十余年,可以说,智慧城市本身步履不停,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这是一个不断迭代演进的过程,而兰州新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
如同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兰州新区)峰会期间所说,新型智慧城市之“新”可以从“新架构、新体验、新模式”思考。
“新架构”,是要打破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的“烟囱式”架构,构建一个基于云的开放能力平台,整合基础通用能力和数据,成为“黑土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让智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催化剂。
华为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整套复杂的系统(从生产、制造、物流、市场到运维),华为基于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和开放的能力平台,向上开放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位置等信息和服务,一方面支持各种各样的智慧城市应用,如智慧农业、医疗、教育等;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并鼓励大家利用开放的“黑土地”平台,使能数据不断创造新价值。
“新体验”,是通过打造一个高度整合的智慧城市“神经中枢”,给百姓、企业带来良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并为政府“科学治理城市”带来新体验。
“新模式”,是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首先要卷积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建设中来,其次要做持续运营,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智慧城市为何衍生“新模式”?简言之,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大部分以政府投入为主,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万物互联、海量数据的汇集,数据价值将进一步凸现,新商业模式必将应运而生,智慧城市也将从投资拉动型建设模式,向运营增值型建设模式转变,通过运营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实现良性循环。比如,通过运营降低城市停车位的空置率,既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技术闭环到商业闭环,这是新智慧城市的一个发展规律。
白纸如何绘新图
规划很理想,若无法落地那就是一纸空谈。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总裁胡芳透露,“同样是新型智慧城市业务,但每个地区的诉求是各不相同的”,华为针对兰州新区,量身定做了顶层设计架构和落地方案。
2017年5月,华为团队入驻兰州新区,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编制了《兰州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规划了涵盖基础平台、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运营等22个子项目。由此,兰州新区开启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篇章。
所谓顶层设计,即“3 1 1 n”,3个网络(elte市政无线专网、电子政务外网、物联网) 1个平台(数字平台) 1个智慧大脑(ioc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n个应用(聚焦善政、惠民、兴业三个维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兰州新区如何提升竞争力,这套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如是说。
“1平台”
华为为兰州新区提供了沃土数字平台,以“统筹”“敏捷”“创新”为核心,它是各类业务的基石——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融合视频、集成通信等能力;统一承载40 部门信息系统、连接34个单位的政务外网、覆盖全城45个elte无线基站;以及承担涵盖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几十个业务。沃土数字平台,是新区智慧化发展的坚实底座。
“1个智慧大脑”
一座智慧城市的打造,本质也是一个城市大脑的打造,然而对于城市大脑而言,最关键的核心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智慧城市的各项事情就成了无源之水。对此,华为为新区打造ioc,力求做到“掌握数据,增值数据,立体联动,持续运营”,汇聚各职能部门的全景数据,支持查看新区的总体态势、可以帮助进行事件管理、联动指挥和科学决策。
说到这里,笔者回想起兰州新区示范点的一幕,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大屏幕上,清晰铺开了一张完整的城市地图,地图构建了城市不同场景的分布情况,包括警力、消防、医疗等等,基于一张图,可以进行统筹指挥调度。
“n个应用”
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智慧城市的底层架构决定了上层应用,我们从智慧兰州新区的实践一看便知。
惠民方面。以智慧政务为例,通过59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一号、一窗、一网”式办理,兰州新区政务服务效率提升100%。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为兰州新区的政务服务提供了定制化服务:ai 数据——一方面引入ai技术,累积生成了市民电子画像,已经可以做到60%的身份识别由机器完成,市民不拿身份证就能刷脸办事;另一方面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老跑腿”,政务服务可办事项有761项,307项达到最多跑一次,事件办结率达到97.3%。这明显增强了百姓获得感,也为营造良好政商环境奠定了基础。
针对智慧医疗,华为构建了智慧健康平台,实现3个卫生院、61个卫生服务中心系统上线,服务已覆盖新区人口约70%,通过一张居民健康卡,可以对新区所有市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档案管理。华为尤其针对新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基于医疗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数据,为老人提供一对一个人健康医生服务。华为总结智慧医疗所呈现的三个特征,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专家服务;二是解决看病难问题;三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兴业方面。主要通过建设智慧物流、智慧信息园区,辐射中川、秦川、西岔3大园区400 企业服务,规划建设了智慧兰州的“云计算产业园”和“丝绸之路信息港”,签约落地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项目35个,增强产业新动能。
在此华为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兰州新区特色行业进行信息化的结合,把信息化变成生产要素,植入到生产、营销、管理系统中,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促进新兴产业的孵化。华为在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扶持培训基于自主可控、开源的软硬件产业研发应用生态(包括5g产业、人工智能开发、智能芯片开发、智能驾驶开发和鲲鹏生态),把这些能力开放给新区,并联合新区极具特色的职教园区,和兰州市的一些科研机构、大学院校,共同孵化培养高中级信息化人才,同时与新区本地、兰州市周边、甚至全国引入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合作伙伴,围绕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产业转型和产业服务进行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从而形成自主可控的良性循环。
至此,智慧城市成为兰州新区走向全国的闪亮名片,兰州新区也因此先后获得“2017年、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2018年智慧城市十大特别推荐考察目的地”奖等殊荣。
华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架构师”
不难看出,相比于其他智慧城市,兰州新区可谓是一张白纸上描绘一幅蓝图,这究竟是难还是易?
胡芳坦言,这谈不上是简单还是难,如果细看“智慧城市的切入点”,在顶层设计上,从统一规划到落地实施,兰州新区所面临的历史阻力比其他地区少;但是数据的汇聚终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数据本身还需要更多的场景和业务,这就是一大挑战了,非常考验建设者们的战略耐性。
从该角度看,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兰州新区的智慧城市探索之路似乎更具备开拓意义,足以给很多城市提供借鉴。
首当其冲就是兰州新区的智慧建设模式,它真正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分步建设的落地。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9479威尼斯的解决方案总监、数字政府资深专家翟祺表示,沃土数字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黑土地”,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所有业务都基于沃土数字平台展开,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可演进。
其次是兰州新区的整个发展思路。翟祺指出,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以城市治理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为主线,结合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打造营商环境作为辅助,从根源做到善政、兴业和惠民。
目前,兰州新区已经规划、建设了5000亩的云计算产业园和核心区1500亩的丝绸之路信息港,共签约落地华为云、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电信idc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和信息化产业项目35个。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将促进兰州新区数字化产业的发展,还将为西北地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大数据服务。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建设之路,路漫漫,更应该把握主基调,正如胡芳所说,“在智慧城市领域一定要能够用一种机制,收敛自己的欲望,团结更多的生态伙伴,这样才可能产生一种聚合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操作系统有我们看不见的一面,是对计算系统底层资源的管理。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操作系统看得见的另一面,则更为重要,它就是——人机交互方式。
大模型要想在人形机器人上发挥出魔力,至少要满足一个基础条件: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之间的统一。